中铝网站群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中国纪检监察报》:见证峥嵘岁月 奋进强国之路 从三线到新征程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时间: 2025-01-17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年1月16日报道:隆冬的秦岭南麓山川苍茫、北风呼啸。依山而建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陕飞正在为“大国重器”运-20飞机生产重要构件。55年前,陕飞因三线建设而生,由此开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光荣历程。

1964年开始,我国为了加强战略大后方,启动三线建设。之后,在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交通运输设施等领域大规模展开,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六十载峥嵘岁月稠,近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干部职工,追寻往昔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今朝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 

三线建设传承者自主创新:让“老功勋”焕发新活力

             

穿戴好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走到高高矗立的3万吨模锻压机旁边,刘凡银仔细查看升级改造后的锻件流程、控制精度有关情况。从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锻造厂厂长岗位上退休后,刘凡银仍然担任厂里的技术顾问,也保持着前往现场的工作习惯,不定期去各大机台了解设备状况、生产任务。

这台锻压机是刘凡银和同事眼中的“老功勋”。1965年,国家重点工程急需大规格、新品种、高质量铝及铝合金材料,同时还面临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为了自力更生,三线建设者们来到重庆西彭,在乱石遍地的山沟里,建成了“冶金部一一二厂”(2000年改制为西南铝)3万吨模锻压机,保障国家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材料需要,至今还承担着国内很多关键铝材料的生产任务。

“一一二厂投产初期的产量一直不高,3万吨模锻压机还接到了锻造某型号战机铝合金框架的棘手任务,所需锻压力高,成型很困难。老一辈西南铝人铆足劲开展自主攻关,最终完成任务,也让生产形势有了好转。”刘凡银告诉记者。自三线建设扎根,西南铝先后建设了35吨扁锭熔铸生产线、1850毫米薄板生产线、涂层生产线和1700毫米铝箔生产线,领先世界的熔铸、热连轧、冷连轧、中厚板和挤模压生产线。

“一代代人心里始终有一股劲,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国家的需求。”刘凡银也攒着这股劲儿,在国家对铝材料需求增长和装备智能化的形势下,负责对锻造厂装备升级改造,让“老功勋”焕发新活力。2015年底,刘凡银牵头开始编制升级改造方案,他的办公桌上总是堆着厚厚的工厂设备图纸,用于研究各种改造路径。

几年下来,锻造厂陆续完成了从6千吨到3万吨挤模锻主要工艺设备自动化数字化升级改造:3万吨模锻水压机通过改造为模锻油压机,设备本体及控制精度得到大幅提升,模锻质量显著增强,为生产模锻件、高温合金等空天先进材料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1.25万吨卧式双动挤压机水压机改油压机,在设备能耗降低40%、维护量降低50%、生产效率提高30%的同时,挤压速度稳定、产品组织均匀性更好、表面质量更高;10米综合炉、商飞示范平台检测线项目、高温合金炉等改造项目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一系列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在西南铝研发投产,保障着国家关键领域重点工程建设:2016年成功锻造直径10米级的整体铝合金锻环,刷新世界纪录;突破发达国家的封锁,成为国内第一家完全掌握7050铝合金厚板生产技术的企业;为“蛟龙”“神舟”“嫦娥”“天眼”提供创新的材料保障……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围绕“老功勋”工作了几十年,刘凡银以三线建设的见证者和传承者为傲,他给西南铝年轻一代人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能停滞不前,躺在三线建设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要自主创新再迈上新台阶。”(文章节选)

                                            作者: 黄秋霞 文子玉



集团首页|联系我们|公司简介|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