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光流转间,机械臂如长臂巨人般轻盈抓取铝材;AI视觉系统如慧眼瞬息辨识瑕疵;无人行车在高空静默穿梭,编织出精妙的空中芭蕾……步入西南铝生产现场,数智制造与人文智慧交融的图景徐徐展开。
历经六十载风雨,西南铝在撑起大国制造脊梁的同时,面对新时代数智浪潮,率先迈出转型步伐。在中铝集团推进“绿色低碳低成本数智化”特强和打造“数字化转型”支撑的部署下,2024年,《数字化行动方案(2025—2027)》正式出台,明确以“数智赋能、价值创造”为引领,全面融入“新中铝”高端数智化建设蓝图。
西南铝正以数智为墨、创新为笔、改革为纸,挥毫续写属于自己的工业诗篇。
擘画数智蓝图 战略规划绘就智造新篇章
熔铸厂生产集控平台技术员调阅生产数据
回首来路,西南铝从传统制造起步,走过一甲子的风雨历程。虽历经数次技术改造,在部分关键产线上实现了机械化与半自动化提升,但整体而言,设备自动化基础仍相对薄弱,信息化、数智化转型步伐仍相对缓慢。
在一些精密加工、质量检测等环节,质检人员的经验与目检仍是产品质量的最后防线。各生产厂之间信息共享不畅,“数据孤岛”如同隐形的壁垒,阻碍着运营效率的整体提升,数据的点点星光尚未被串珠成链,难以汇聚为决策的智慧银河。与此同时,既懂传统工艺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储备明显不足,成为转型路上的又一艰难挑战。
面对差距与转型的紧迫性,西南铝深刻认识到,推进数智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突破发展瓶颈、重塑竞争优势的内在要求。他们没有丝毫迟疑,毅然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以系统协同的方式,开启了数智化改革的征程。
组建专职工作组,标志着数智化转型的征程正式启航。团队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制度重建为基石,精心修订并完善了《数字化管理办法》《网络安全管理细则》等一套系统的核心制度。这些制度条文,化身为牵引企业智慧蜕变的“规则诗篇”,为这场深刻变革注入了秩序的韵律与确定的节奏。原本分散孤立的系统与应用,在这些制度的精心编织下,联结成一张灵动而坚韧的“数智之网”。与此同时,一套覆盖数据管理、智能工厂、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标准体系,与制度彼此呼应,默默支撑着西南铝从传统制造向智能跃迁的华丽转身。
2025年,是与时间赛跑的关键一年。西南铝与中铝数为技术团队紧密合作,高效完成了《西南铝“十五五”智能工厂顶层规划设计》初稿,并于9月底正式定稿。这份蓝图清晰地勾勒出数智化转型的战略方向、目标与实施路径。紧接着,10月份发布的《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了项目立项、投资决策与后评价机制,为全面推动数智跃迁提供了清晰有力的行动指南和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西南铝与中铝数为携手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秉持“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的理念,共同推进转型落地。
人才是转型中最活跃的基因。通过内部培训如春风雨露般持续滋养,以及外部引进似活水源头不断注入,一批既深谙铝加工工艺奥秘又熟练掌握数据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正在加速成长,成为驱动这场深刻变革的核心力量。
激活数据引擎 智能产线书写铝业新传奇
西南铝深知,转型不能一蹴而就。他们以“一厂一策”为智慧,稳步推进智能产线建设,这不是简单的机器更替,而是一场关乎精度、效率与智慧的深层变革。
板带公司热连轧智能化平面库职工在吊运铝卷在板带公司,智能平面库项目已于2025年6月完成验收,实现3台行车无人化改造,新增AGV(自动导引运输车)与自动装车系统,大幅减少人力操作,提高垛位利用率和发货准确率。AI视觉检测设备已能辨识人眼难察的瑕疵。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QMS(质量管理体系)、设备管理等系统平台,板带公司实现了生产、质量、设备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与智能化。数字化与精益管理深度融合,形成“数智化精益”新模式。铝板带生产线车间数字化改造项目,成功申报重庆市工业企业数智化车间认定,进一步巩固市场竞争优势,为行业树立高质量标杆。
挤压产线迎来智能检测关键突破——新一代在线无损检测设备正式启用,实现铝材“CT式”精准诊断。设备集成可编程控制、边缘计算与数据闭环技术,探伤精度达AA级,依托360度旋转探头与六轴机械臂,实现管棒材全流程实时动态扫描,误检率低于1%,连细微裂纹、分层等隐蔽缺陷也难逃其“法眼”。相较于人工方式,检测效率提升90%,人力成本降低80%,实现缺陷判定、分拣、追溯全流程自动化与100%覆盖,年检测能力超万吨,为高附加值产品拓展筑牢质量根基。
熔铸厂生产过程管理平台于2024年8月上线运行,借助排产自动化和工艺路径标准化,显著提升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能源管理系统升级改造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电气能耗大幅降低,系统功能持续优化,为企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
锻造厂技术员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检测铝合金锻件表面参数锻造厂锻件与型材数字化检测系统及离线数据质量分析系统均已完成硬件安装与软件联调,正处于试运行与人员培训阶段,实现从测量计划到报告可视化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智能检斤系统的实施,规范了检斤业务,优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动力保障中心大力推进动力站所信息化建设,实现各区域站所无人值守和集中监控,缓解人力紧张。
从生产到质检,从仓储到能源,智能化已延伸至西南铝运营的每个关键环节。这些实践共同印证:数智化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提升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的现实引擎。
智造驱动未来 价值创造铸就产业新梦想
转型,于西南铝而言,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企业身份的重塑。企业悄然褪去“材料供应商”的旧袍,正以“铝材料+深加工+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新姿,迈向铝加工价值链更高端。
这一转变已有力印证。在C919大飞机的供应链中,西南铝已不仅提供原材料,更献上自主研发的机翼壁板、飞机窗框——如同一位返璞归真的匠人,用数智铸就梦想的翅膀。
如今,数据正成为新语言,智能正化为新工匠。通过统一采集27000点设备数据,将25台旧RTU(远程终端单元,主要对现场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和数据的采集)串联起来,为企业构建起实时数据湖,为生产、能源、质量系统提供支撑;质量追溯模型实现多系统一键追溯,为精准管控筑牢根基。
当前,SAP (数据处理系统、产品和服务软件)系统升级稳步推进,财务模块已就绪,生产模块将于11月完成,2026年6月全面切换至国产化系统,实现核心经营平台的自主可控。未来,铝材精加工基地的数字化装备率与联网率将突破80%,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将渗透每一环节,织就“一张网、一平台”的智能体系。
更深远的是,西南铝正攻坚相关铝加工产品的关键技术,努力打破海外垄断。他们所要打造的,是一个全产业链基地,是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铝材精深加工标杆。
展望前路,2025年底板带公司热连轧智能生产线建成后,人均月产将提升5%以上,数据直采率、无纸化率及可视化率均超80%。2026年,冷连轧与循环经济生产线将再添智能动脉;至2027年,熔铸、压延、锻造、挤压生产线,板带公司热轧和冷轧生产线,超大规格挤压材生产线,高性能宽幅铝合金生产线十大智能生产线全部建成,西南铝不仅将跻身行业数字化领军者之列,更将淬炼出一套可供行业复制、推广的“西南铝模式”。这是一家企业的自我超越,也是一个行业面向未来的责任担当。
西南铝党委书记、董事长黎勇的话语坚定而深远:“我们要让数据成为新的语言,让智能成为新的工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数字之力洞察需求、以智慧之眼预见未来。”
从金属洪流到数智江河,从材料供应商到解决方案服务者——西南铝以深化改革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将数智化转型注入发展内核,于国家工业振兴大潮中,正奋力锻造面向未来的新质竞争力,开拓产业新蓝海。(肖光鸿/文 李影/图)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