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网站群

首页>新闻中心>公司新闻

科技创新势如虹——西南铝以科技体系改革引领铝加工新征程

来源: 西南铝党委宣传部时间: 2025-09-24

              

                            国家铝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大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在中铝集团开展“四定”工作的大背景下,西南铝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战略眼光,始终坚持把中铝集团“科技创新特强”和“高端先进材料特强”作为塑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核心基因,将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置于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的宏大格局中谋划。面对新一轮铝加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西南铝坚决贯彻落实中铝集团“3+4+4+4”科技创新体系,以提升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破解制约产业升级的重大技术难题为突破口,以服务市场和现场为落脚点,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增长点,下好了以科技体系改革驱动科技创新的“先手棋”。

当前,西南铝正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动技术质量系统深层次变革,通过战略性重组、系统性重塑,彻底打破“管运分离”的藩篱,着力构建贯通研发、生产、市场的一体化管理链、创新链、价值链,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引领行业技术变革、支撑企业迈向世界一流装上“最强大脑”和“核心引擎”。

顶层设计引领重构科技链条,奏响协同创新“交响曲”

            

                     技术员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检测铝合金锻件表面参数

“过去技术中心管研发、质量管理中心抓质量,看似分工明确,实则像两条平行线,遇到交叉问题存在处置不及时、效率不够高等现象,也阻碍了技术质量问题的深层次解决以及更好地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技术质量需求。”西南铝技术质量部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改革前的管理痛点。彼时,技术研发与质量管控脱节、市场服务与现场支撑不够,成为制约西南铝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

在中铝集团深化“3+4+4+4”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指引下,西南铝立足自身的顶层设计,以“系统思维、体系作战、流程支撑”为指导,启动了技术质量的系统性改革。

改革的核心在于“整合”与“赋能”。西南铝果断撤销原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中心,这不是业务的简单切割,而是着眼于“研发-质量-市场”价值链的整体优化与深度融合。新组建的技术质量部(技术中心),被赋予了从科技规划、研发管理、工艺优化到质量管控、市场服务的全链条职能,其目标直指实现技术决策与产业运营的无缝对接,确保创新活动始终围绕市场现场需求和价值创造展开。独立运行的计量测试中心,则聚焦于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测试分析水平,为企业乃至整个铝加工产业提供精准可靠的技术支撑与标准引领。

“此次机构调整绝非简单的部门合并拆分,而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基于‘系统思维、体系作战、流程支撑’理念进行的深度业务流程重组和再造,提升科技创新效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能力。”西南铝分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表示,西南铝将通过构建“1234”重点任务体系,明确“打造科技创新特强”1个目标,建立管理与研发2大体系,深化院企、院企校、企业与客户3个平台,抓实人才、项目、机制、装备4大底层逻辑,从而将彻底告别“管运分离”的旧模式,逐步形成“管运结合、协同高效”的新格局。这一顶层设计为西南铝的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奏响了协同创新的“交响曲”,为实现世界一流铝加工企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科技组织基础。

构筑人才高地筑巢引凤聚贤,打造创新攻坚“梦之队”

               

                          电池料铝板团队在查看成品卷

在迈向建设世界一流铝加工企业的征程中,人才是西南铝最为宝贵的资源,也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机构改革的持续深化,西南铝深刻认识到,必须打破传统人才机制的束缚,构建全新的人才生态体系。

“给人才搭梯子、铺路子。才能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西南铝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机构改革的深化,亟需人才机制的突破。西南铝精心构建涵盖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的全链条机制,打造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科技铁军。

在人才引进方面,西南铝精准对接企业战略需求,近两年引进高校毕业生160余人,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超83%,为研发团队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在人才培养上,西南铝出台、修订了《五年人才规划(2023 - 2027年)》《科技人才管理办法》,实施科研人员“领雁项目”等制度,推行“一人一表”个性化培养计划,让骨干人才在关键岗位得到充分历练;精心打造“科技大讲堂”品牌活动,累计开讲37期,参训2000余人次,为科研人员搭建起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坚持在实战中锤炼队伍,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攻关任务,组建起涵盖航空航天、汽车材料、半导体、海洋船舶等领域的10余个专业化攻关团队,让科研人员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成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西南铝在激励机制上大胆创新。西南铝系统修订并完善了《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科技创新激励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构建起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多元激励体系。近两年累计单列超千万元用于各类科技创新激励,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五要素积分”评价体系,推行“赛马”和“揭榜挂帅”机制,使科研成果、项目收益与个人贡献紧密挂钩,直接关联职业发展、薪酬待遇,让真正有能力、有贡献的科研人员脱颖而出。

在这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动下,西南铝的科研团队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在民机铝材领域,成功攻克多项关键材料的重大技术难题,为C919大飞机等重要项目提供自主可控的材料保障,11项主结构材料获得商飞QPL认证,助力国产大飞机自主率突破90%;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格高纯锻件,打破国外半导体装备材料技术封锁,产品质量优于进口产品;在LNG船用板材等领域,实现从材料开发到认证应用的全流程价值创造,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同时,“航空航天和民机构件科研团队”荣获首届中铝科技创新杰出团队奖,“航空航天国产化自主保障团队”获评重庆市创新争先奖先进集体;众多科技人员荣获中铝首席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重庆英才等荣誉。一支结构优化、活力迸发、能打硬仗的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西南铝加速崛起,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

赋能市场现场精准对接需求,铸就价值创造“新引擎”

科技创新的价值,最终要通过服务现场,赢得市场,创造效益来检验。在打造世界一流铝加工企业的征程中,西南铝深刻认识到,只有将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落脚于服务现场,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在科技改革中,西南铝始终紧扣“服务市场、服务现场”两个核心,将科技创新植根于产业的沃土,让成果之花在实践中绚烂绽放。

在服务市场前沿,西南铝充分发挥“技术+服务”的协同优势,全力拓展市场,汽车板团队就是其中的典范。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西南铝团队协同中铝材料院和铝材销售公司,从精准分析客户需求到解决各类痛点难点问题,建立起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先后攻克内板高成型、外板高漆刷线等技术难题,开发出5系、6系等全系列汽车板产品,产品质量首屈一指,成功进入一批新能源汽车等主流主机厂供应链,并不断获得新的车型定点,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聚焦蓬勃兴起的低空经济等领域,西南铝迅速响应,组建专项团队,从客户具体需求出发,组建跨部门产品开发认证联合团队,提供从材料设计、工艺试制到应用验证的“一条龙”服务,实现低空飞行用铝多系列、多规格产品快速试制和产业化,加速培育新的增长点。

“从客户具体需求出发,焕新行动产品累计销售收入超百亿元,LNG船板获得认证并交付千吨以上,民机铝材助力国产大飞机自主率提升,这些都是服务市场最直接的体现。”西南铝技术质量部负责人表示。

                  

                               深入现场服务客户

在服务生产现场,“难题认领制”让技术专家沉到一线。针对某重点产品3A级探伤精度要求特点,产品工程师扎根现场优化工艺,使探伤合格率提升20个百分点;解决了多层复合轧制缺陷控制工程化难题,实现某高强复合产品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工艺优化带来的降本增效更是有目共睹。3003电池壳体料通过优化热处理制度和轧制工艺,使加热炉效率提升33%,年产量增加11%;匹配气垫炉机列极限速度,开发5系、6系汽车板提速工艺,缓解热处理瓶颈工序,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今年以来,西南铝累计技术质量降本占比达36%,科技创新“新动能”加速转化为发展“新质效”。

              

                         挤压智能机器人手臂助力生产

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西南铝将继续高举科技创新旗帜,以更加健全的系统体系、更具活力的制度机制、更富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用技术创新的“硬实力”,践行“科技创新特强”和“高端先进材料特强”的使命担当,向着建设“新中铝”和打造世界一流铝加工企业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肖光鸿)

集团首页|联系我们|公司简介|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